忻州的長城古老,長城文化更為古老。明代外三關長城,即雁門關、寧武關、偏頭關長城在全國九鎮長城中不僅占據了重要位置,而且在軍事防御上有非常重要的戰略位置。管轄三關長城的山西鎮,也叫太原鎮、三關鎮,置設于此。外三關歷經的古今戰事,是全國其它關口所不能比擬的。由三關的戰事、商貿、民族交融,積淀下的長城文化,又是其它長城關隘不能比擬的。積淀在外三關的長城文化有:
代縣白草口長城
——美稷國的傳說。在偏關境內有一個吳城古堡,據說為漢代的美稷古國,出土的文物很多,這美稷國的興盛、遷徒和衰亡,有一段悲壯的歷史故事。
——王昭君的傳說。王昭君當年和親到匈奴時,路經雁門關,大雁觀其美貌而停飛跌落,雁門關有落雁池。
雁門關景區全景
——隋煬帝的傳說。傳說寧武縣馬營海一帶有隋煬帝的行宮,有3000宮女,后被劉武周占領,綁上宮女向突厥換成了戰馬。現存行宮遺跡,有關傳說很多。
——紅色旅游文化。忻州的紅色旅游文化許多與長城有關,如抗日戰爭時期的平型關大捷馳名中外,使平型關成為中國近代戰爭史上最響亮最雄偉的長城雄關,平型關大捷自然成為長城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。加上雁門關伏擊戰、火燒陽明堡機場,都在長城沿線,雁門關是長城雄關不必多說,陽明堡也是雁門關十八隘口之一。在今年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 周年大閱兵時,發生在忻州大地的三大戰事的“英雄連”威武地走過天安門廣場,這不僅是八路軍的榮耀,也是忻州長城文化的榮耀。還有,周恩來與閻錫山談判的太和嶺口,也是長城上的一個重要隘口。晉西北更有許多八路軍120 師征戰的地方,有晉綏抗日根據地的遺跡,如神池義井堡的120師師部,偏關陳家營的綏南司令部舊址等。
來源:忻州記憶


欄目索引
相關內容